一江碧水,两岸青山。
(资料图)
今年8月15日是全国首个生态日。对陕企而言,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永远“在路上”的命题。长期以来,以陕西省水务集团、陕西环保集团、陕西建材科技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发挥各自产业优势,多措并举推动产业转型,以绿色生态助推高质量发展。
污水处理规模达63.57万吨/日 水务环保集团服务人口超580万
水务环保集团作为陕西省水务集团全资子公司,不断在市政污水处理、工业园区污水处理、污泥资源化利用、垃圾焚烧等领域拓展产业链。截至今年6月底,已与省内46个市、县(区)签订了污水处理合作协议,共接管36个县区污水处理业务,运营130个污水处理厂(站),处理规模达63.57万吨/日,服务人口超580万。
随着运营规模的增长,集团项目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中。
污水处理要节能降耗,设备更新是关键之举。陕西省水务集团组织开展“五小”创新和“师带徒”活动,已有7家子公司报送有关于设备改造、工艺优化、安全生产、挖潜增效、管理提升等多个方面的“五小”创新成果及思路15项;24家单位的78对师徒签订师徒协议,开始正式教学授课。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水务环保集团与高校联合申报的油气田采出水回注技术获得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科学家+工程师”的立项批复,新技术将大大降低处理能耗、运行费用、停留时间和占地面积,项目已在吴起县进行中试。
“下一步,企业还将扩大校企合作,实施好涉及污水处理方面的‘揭榜挂帅’工作;持续开展‘技术比武’‘师带徒’‘五小创新’、技能培训等工作,扩大科技创新的群众基础和力量;不断优化系统数字化工作,将自动化覆盖率提高到75%。”水务环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瑞平说。
上半年环保集团共减排二氧化硫2.67万吨 新兴产业投资完成率100%
上半年,陕西省环保集团权属企业共计减排二氧化硫2.67万吨、氮氧化物0.17万吨、烟粉尘44.51万吨、挥发性有机物0.53万吨;处理生活污水4702.77万吨、工业污水1733.59万吨、减排化学需氧量1.57万吨、氨氮0.13万吨;无害化处置一般固废241.35万吨、危险废物10.18万吨;资源化综合利用一般固废17.32万吨,危险废物0.26万吨。
上半年,陕西省环保集团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79.36万元,均为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完成率100%。加快对渭南德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刚性填埋场建设,全年计划投资1998.35万元,完成刚性填埋场一期(1万立方库容)建设工程等。
除了新兴产业,陕西环保集团的重点科研项目也在持续落地。完成“曲江新区水域智慧应急救援示范基地”建设任务。与无人机、声呐、环境监测设备、水利水文设备等产业链上企业合作,提供智慧水域管理一体化服务。连续式高温好氧发酵技术研发,目前成功应用于镇安县污水处理厂市政污泥资源化协同处置项目,累计接收处置市政污泥12100吨。
同时,秦创原创新中心已持续梳理国内外节能环保领域先进技术近100项,已孵化入驻科技型环保创新公司14家、培育创新团队5支,涉及项目10个,涉及市政污水治理药剂、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置、智能无人船及其他智能装备、高压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软件开发和应用等产业领域。
“机器人”代替“人工”陕西建材科技公司向绿增效
一直以来,陕西建材科技公司围绕落实“双碳”目标,坚持在“向绿而行”推动“向绿增效”的绿色发展路径中彰显国企使命担当,持续在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上下功夫出实招。
据悉,陕西建材科技公司率先启动并大力创建“五型企业”“六化工厂”,编制企业节能减排、碳排放工作中长期规划,同时作为陕西省唯一一家建材企业参与制定了《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等六项国家标准并发布实施;坚持在技术革新和科技研发上攻关突破,自主研发、落地落实余热发电等项目应用,成功研发无矾稀土基脱硝催化剂技术并推广应用至西北地区、河南、山西等地,有力推动了产业“含绿量”向“含金量”转化提升,“六化工厂”创建成效不断凸显。
在此基础上,该公司还依托企业具备的5G工业化融合发展优势,科学推进“机器人”代替“人工”、绿色智慧化工厂建设、智慧矿山建设等工程。所属富平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西北地区首家“环保A级绩效建材企业”、绿色矿山等,成为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的力证。
此外,该公司不断在固废融入水泥产品生产的技术革新上做出积极探索。今年上半年累计消耗矿渣、脱硫石膏、燃煤炉渣、粉煤灰等固废约110万吨,为深化企业绿色发展成效提供了强力支撑。 华商报记者 张秋 实习生 楚龙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