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明月
(相关资料图)
博山区池上镇池埠村,群山环抱,环境优渥,但在20多年前,这里却空有好山好水,只因山高路难,土地贫瘠,产业单一,年轻人大量外流,荒芜颓唐之势逐年侵蚀这个美丽的小村。
1986年10月,退伍回家的王世田,时常凝望着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山水田屋,耳边总是回荡着一句话“池埠村会一直穷下去吗?”5年的军旅生涯加自己务农的所干所思,让王世田把杂念和顾虑抛到了脑后,1999年他当选村委会主任,2005年又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担子。
19年里,“兵支书”和村民们,同甘共苦,攻坚克难,蹚出了一条属于池埠村的“幸福路”。
“咱这山是好山就是土薄,原先种玉米、麦子、谷子,家家户户也就弄个温饱。”王世田指着一层层梯田里绿油油的黄烟,给记者讲起了转型之路,“山岭地海拔高、气候好,地薄种粮食不行,但种黄烟特别合适。”
2022年,王世田带着村两委部分成员,一户一户走访,经过1个多月的集思广益,又经省市烟草局专家到村考察论证、土质化验,最后达成共识,继续开拓发展黄烟是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
说干就干,2022年2月份,池埠村在王世田的带领下筹措资金20余万元,复垦100余亩撂荒地,将复垦土地流转给更加专业的种烟大户,不仅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也让有技术的烟农有了更大的施展舞台,让曾经荒芜的山坡变成了致富增收的“宝地”。
“那年俺卖了烟叶,就把房子院子翻新了一遍。”村民殷万禄拿着刚烤好的黄烟,乐呵呵地说,“现在,我家一年种烟就能收入10万元,比去打工强多了。”
这些年,为了让烟农们有更加理想的经济收入,王世田先后到省市区寻求支持,帮助烟农解决了土地管理、烟苗培育、生长期技术管理、烘烤技术等一系列问题。
2005年至2012年,王世田带领村两委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资160万元和200万元,修建总长度15公里,宽3至4米山坡生产路4条;修建河道塘坝、山沟储水塘坝15座,储水池8个,铺设灌溉管道1400米。这样一年下来,村民的收入提高了3倍。随着池埠村黄烟种植规模的逐步扩大,种植技术更加科技化数字化,池埠村也被山东省烟草专卖局命名为“黄烟生产生态村”。
黄烟种植让池埠村的撂荒地变成了聚宝盆,看着村内闲置的学校和废弃大棚,王世田计上心来——光伏发电+农产品加工,既解决了闲置资源浪费问题,又能让村民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2023年初,王世田争取到了为民光伏发电公司对接光伏发电项目。目前,一期已成功建设落地,二期建成预计将达1.2兆瓦,据粗略估计,10年内,光伏发电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余元,10年后可每年增收10万余元。
在池埠村,还有一道风景让人倍感温馨。在长者食堂内,老人们一边品尝着可口的饭菜一边聊着近来的趣事,在欢声笑语中一起聚餐。2022年王世田组织建设的长者食堂投入使用,全村51名70岁以上老人每日免费用餐,“咱这食堂环境好,菜量也大,吃着合口,还能和老兄弟姊妹拉呱,别提多开心了。”89岁的王孝英吃完饭又给儿子打上饭带回家,虽然60岁的儿子崔昌秋年龄不够长者食堂免费用餐标准,但因残疾还是被特例照顾享受到了免费餐食的待遇,话语间王孝英笑得更开心了。
近年来,池埠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筹集15万元,让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投资16万元,把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并安装了路灯;村前河道进行了全面整治,沿岸栽种各种绿化树种,数条拦河坝内微波荡漾,塘坝内芦苇葱葱,荷花朵朵。
编辑:王磊 二审:王磊 终审:李子亭